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现场文字直播
专题论坛五: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的打造 (速记)
时间:2015年06月28日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专题论坛

“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的打造”

时间:2015年6月27日下午

地点: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打造专题论坛现场,我是主持人李丹,来自新华社CNG电视台,非常高兴为各位主持今天的活动。

    首先我谨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欢迎大家。我们看到今天论坛的主办方是《参考消息》,就像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一样,《参考消息》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参考消息》在中国纸质媒体中排名前三,同时它也是一个展示中国乃至全球知名企业的重要媒体平台。

    我们看到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下,品牌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商领袖的重视,同时我们也深知,一个好的品牌总会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带动性,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家媒体,我们也深知道,打造一个具有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必将打造一个国家级名片,同时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外的智库学者,同时请到了中国的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相关企业的领导来共同建言献策,为中国品牌打造来共同集思广益。

    好的,我们看到现场也是宾朋满座,下面我为各位介绍一下出席今天论坛的主要嘉宾,他们是:

    全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

    美中交流基金会/怀戴巨灾金融研究中心主席 约翰·米勒-怀特

    日本公共政策研究所理事长 田中直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黄靖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前执行董事 托马斯·伯恩斯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院长 迟福林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施光耀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副院长 许培源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副教授 赵可金

    中兴通讯副总裁 林荣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路琨

    参考消息报社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 汤华

    参考消息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陶德言

    参考消息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王湘宏

    参考消息报社党组成员 赵新兵

    今天是宾朋满座,我们期待下午迎来一场思想的盛宴,首先让我们掌声欢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先生致词,我们掌声有请。

南存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相聚,共同参加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平行论坛,我谨代表国经中心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专题论坛的主题为品牌的打造,鲜明地指出了打造品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化的竞争早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就如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古德洛夫所说,就算有一天可口可乐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好的品牌有着巨大的宝贵的无形资产,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制造大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4年全球企业前10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了16席,但是最佳全球品牌100强中中国品牌数量只有一家华为,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都不低,但是品牌价值却远远不及世界知名企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是无可限量的,品牌不仅凝聚了管理、技术、文化各方面的因素,更是凝聚了创业者们的心血、智慧和梦想。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破解的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一大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时代,企业更要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地制定、专利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自主创新,坚守自主品牌,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好在一些品牌已经为世人做出了榜样,比如这次论坛承办单位,《参考消息》报社,就是一个深深地影响几代人的品牌,代表了中国媒体的优秀品牌,我就是从小看《参考消息》长大的。

    最后希望各位与会代表能够畅所欲言,分享智慧,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品牌的打造做出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好,谢谢感谢南存辉先生的精彩致辞,的确,一个好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而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的品牌和全球知名品牌,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请这么多嘉宾来这里集思广益,举办这个论坛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有请《参考消息》报社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汤华来做主旨发言,让我们掌声有请。

汤华:

    尊敬的南存辉副理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参加我们的论坛,在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上,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和《参考消息》报社合办了这个专题论坛,主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的打造,旨在为中国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提供中外智库的智慧支持。未来五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将要实施之年,是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爬坡关键期,也是中国向世界经济更深的层次引领者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定位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实现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品牌,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紧迫意义。

    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两百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们也形成了高铁、核电、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电力、电信、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优势行业及产业。但是同时也因为缺少核心技术与品牌的优势,而仍然在全球的产业分工当中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被称为产品的大国,品牌的效果,就是产业的英雄多,而品牌英雄比较少。

    中国领导层对此已做出新的部署,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将中国品牌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培育品牌经济成为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方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春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15,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国转变,再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新品牌,成为未来十年的一个核心发展目标。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中国领导层再次明确要求,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阅读率最高的全国性日报《参考消息》一向是连接中国与世界信息之间的桥梁,为此我们非常珍惜这次全球智库专家学者云集的机会,邀请参与峰会的国外智库专家和国内相关主管部门、企业以及智库的负责人,一起通过聚焦中国品牌,创新创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评析发达国家培植本国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深入解析世界著名品牌的成功故事经验做法,为中国品牌成长崛起开阔视野,提供借鉴。

    我们专题论坛上半时段的关注点是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打造中国品牌,2014年中国实际对外投资已超过利用外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进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越迈越大,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经济贸易、货币、政策协调及人心相通等五个方面,中国企业、中国品牌怎样遵循国际规则,实现互联互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成为利益、命运、责任的共同体,如何抓住机遇,提高中国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的价值。

    我们下半时段的关注点是品牌的成长、保护和维权,从中外产品发展壮大之道看规律,国际知名品牌对树立所在国家及地区形象,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具有哪些促进意义,近些年,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艰辛创业、发展壮大,追赶超越,一路奋斗,并在世界市场开拓疆土、竞争合作、汇集多方,探寻中国品牌的成长崛起,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方面,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劳动者权益、支持所在地企业,中国企业和品牌有哪些新努力和突出亮点,不回避中国企业及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挑战,以理性包容的心态辨析中国品牌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不完善之处。而在品牌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品牌不被盗用,被侵犯之后如何维权,中国怎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挺国有品牌走出去,主管部门如何引导中国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声誉意识和负责担当、责任担当,有效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我们期待一批在关键领域中的中国品牌真正崛起,能够传递品牌背后蕴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对外展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请各位畅所欲言,让我们共同为中国品牌从跟跑者成为并行者、领跑者,出一份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您的精彩发言,通过汤总的发言我们也感觉到《参考消息》作为一家媒体在推动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的确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一种新的常态,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也思考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来打造高附加值的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我们看到今天如果问起在座各位,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是什么,我想您可能会说是谷歌,可能是可口可乐,甚至是阿里巴巴,但是最近福布斯的一篇文章提到,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那为什么呢?世界来关注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包括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它的推动会对中国企业与中国品牌带来哪些巨大价值,下面进入我们今天论坛的上半场的主题,就是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打造中国品牌,首先有请第一位演讲嘉宾,他就是美中经济交流会怀戴巨灾金融研究中心主席约翰·弥勒怀特主席来为我们做主旨演讲,让我们掌声有请。

约翰·弥勒怀特:

    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找到一种新的办法让中国和美国共同去应对危机,在2012年的时候潘基文讲过,气候变化带来了全球的危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差不多灾难带来了2.5万亿美元的损失,实际上这一点差不多是低估了一半,我们自从2012年以来我们一直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一种针对中国的解决办法,差不多中国一年要花七百亿美元来应对巨型灾难,但是有一些钱没有用来支持老百姓度过这些灾难,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克服这点,能够让范围更广一点,尤其是涵盖“一带一路”。有人把我们成为亚洲巨灾金融研究中心,有人也提议说对于亚投行建立一个相关的伙伴,每年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方面有四千多亿美元的缺口,那么新的亚投行的创立就是为了解决基础设施融资不足的问题,世界上基础设施的总金额差不多是22万亿,这22万亿我指的是在亚洲,另外22万亿在金砖国家。印度建议除了亚投行以外,亚投行是在上海,应该有一个金砖国家的这样一个实体来应对自然灾害,这是我们成立的一个简单背景。

    我给大家讲第一个,就是灾难危机的范围,这个规模,我们在中国的国家杂志中国国际商业报方面提出了我们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我想跟大家主要讲的一个事。这个地图讲的是2012年世界上950个大的灾难,谈到灾难的时候,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有这种资产,有这种能力来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这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有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个地方给大家讲的是在2011年主要的灾难,大的圈是导致损失是250亿美元的损失,接下来是120亿到200亿这个规模,大家看到很多是集中在亚洲,这个问题挺大,差不多50%来自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在亚洲发生的。

    气候变化,确实影响到了很多地方,影响到了地震、水灾等等,这是世界当前的在1990年之后的这些灾难的频率。现在世界上的现有的制度无法应对这种灾难,它的结果就是差不多。对于灾难的再保险,资产规模达到了3.5万亿美元。在保险和再保险主要在日本、西欧和美国这些地方,大家可以看到,世界其他地方保险再保险是不够的,只有一个地方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写的第一本教科书,在1990年的时候,当时是有经济危机,我们写了一本书,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在应对全球灾难方面可以发挥的潜在作用,这本书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也面临灾难不断增加,尤其是导致无保险灾难巨大经济损失的危机,而且大部分外汇储备,在快速贬值的外国债务中的危机等,这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另外左边是全球再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问题,现有的资本无法应对灾难需要的3.5万亿美元巨大金额的缺口,因此大部分的危机使他们损失了一半的资产。这一点怀戴特别的是一个新的模式,如何使中国的农业与巨灾风险实现转型,在中间以及下边是我们准备成立一种新的资本债券,这种资本证券将会提供数十亿最终达到一万亿美元的这样一个规模,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最后也可以解决世界的问题,使世界上有数万亿美元的资产。

    亚洲国家,问题尤其大,比如说泰国,2011年遭受490亿美元洪水的损失,主要的产业公司想要走了,泰国政府说我们会帮着你们想解决办法,这个解决办法就是政府提供了一个政府资助的1.6万亿美元的实体,因为泰国这种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损失太大了。对于小的经济体,他们如果遭受到这种巨大损失的话,会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影响到它的税收,影响到经济增长。那么小型经济体是无法应对灾难不断攀升的这种情况。那么泰国洪灾发生之后,泰国怎么办的呢?泰国的副总理建议,我们应该有一种亚洲再保险公司,新的亚洲再保险公司,泰国的监管机构提出的这种架构,这种架构就是不同的国家共同出资成立一个新的实体,可以需要一个外来的巨大投资者。这个公司可以发行一些债券,问题是,这些钱谁出,钱哪儿来,亚洲再保险公司也应对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能会面临的这些风险问题,我们需要很多钱,差不多是500亿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有500亿美元的发生灾难以后必须马上给他开出这样的支票,泰国国家发生灾难以后,无法等待别人给他出这个钱,必须马上给他出这个钱,亚洲国家说我们希望有一种新的办法来应对我们的自然灾害。

    为什么应该中国出钱呢?当然中国需要一个和谐世界,成功的世界,为什么要中国出钱呢,因为中国的GDP增长需求有利于保证它需要东盟,而且金砖和“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它的贸易增长额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客观上需要这个钱支持这样一种公司,否则的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影响到它的经济增长。那么我们的这种商业模式或者是我们的智库提出的亚洲再保险公司,它不会干涉到相关国家的主权,不会干涉相关国家内部事务。

    大家这儿看到的比如说泰国、中国,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发生自然灾害之后,最左边差不多把人挖出来,把他送到医院,右边是一个更大的成本,就是重建的成本,这一点把人送到医院,救人差不多是700亿美元的成本,那么重建比如说找到一种商业化的办法能够把前边的风险转移到后边的风险。另外一个表,向大家展示的是,灾害带来的损失,亚洲再保险公司就是能够平衡这些风险,比如泰国的政府,立马就有这个钱,就会应对这个灾害,而不是去等,去筹钱。

    这是用一种指标来衡量需要多少钱去应对这个灾难,比如说在中国衡量一下雨水量的多少,大家可以看到雨水达到一个层面上就可以构成灾害,然后对你进行资金资助,如果达不到的话,就不会为你出这个钱。在这个商业模式里边,大家把所有的风险平衡起来,并不是说一个国家为其他国家的损失来买单,比如泰国发生大的水灾,亚洲再保险公司将要给你提供500亿美元,比如说给泰国政府,他们马上会得到500亿美元的,从泰国政府或者其他政府的证券之中得到这个钱,此外会有一个100亿美元的另外一个债券,所以对于所有的风险的买单都会有一个利润,所以这是全国再保险行业的一个革命。因为有一个担保的10%的利润,这就可以使亚洲再保险公司可以集到数十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钱,最终我们会有一个国际资本市场将会为很多的泰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自然灾害去买单。亚洲再保险公司可以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一个伙伴,给其他国家直接付钱或者放到市场之中,泰国尽管政治上有些问题,但是经济上还可以,但是遭受很多灾难,最主要的问题是,如果中国对于种子基金方面,对于亚洲再保险提供一些支持的话,亚洲再保险公司就可以在资本市场集到数万亿美元的钱,这就会非常简单,因为对于资产债券的需求是超过供应的,因为我们可以提供这种债券。

    亚洲再保险公司,将会有非常高的主权评级,它将会有有效的可靠的回报,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可以提供这种种子基金,这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就是我讲的,做一下推荐。最后一件事,我还要说一句话,我在日本朋友,日本有这种意愿,如果一个地震发生到东京的话,差不多它的损失要三到四万亿美元,有一万亿的保险可以为他买单,不知道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八万亿美元损失的话,是不是这些再保险公司可以为你提供这些相关的承担,为你去买单,在福岛核电事故的时候,差不多可能当时地震的级别是可以,通过重建以后可以抵御八级地震,谁也不知道几百年之后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地震,但是亚洲再保险可以为日本或者是其他公司其他国家提供这种保险,因为现在30%-40%日本的家庭可以在发生灾害的时候,可以得到这种再保险。因为有很多现在的保险,尽管说你发生自然灾害,给你提供多少保险,但是它有一个条款,如果发生自然灾害以后我们是不负责的,所以日本、中国、美国必须聚到一起来支持这样一个新的实体叫亚洲再保险公司,因为这个亚洲再保险这个实体将会保证,如果说发生几万亿美元的损失的时候,它如果万一发生了,可能会使整个世界经济都陷入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我们没有做好准备的,我希望中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中国能够跟自己的贸易伙伴、经济伙伴共同讨论一下,能够支持这样一个努力,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出色的演讲。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未雨绸缪,面对“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我们也预防到其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做好提前准备,从而来提供更加安全的一个发展思路,无疑亚洲再保险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保险思路。日本在亚洲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一个品牌国家,在2014年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日本企业有39家上榜,下面请田中直毅先生为我们做精彩演讲。

田中直毅:

    大家好,我知道现在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在讨论生产率增加或者是社会现代化的时候已经有些规则变化了,我当时和一些人交换看法,比方说在智库还有在学界,当时大家往往都是很黑暗的,这个房间很黑暗往往,但是也很多彩斑斓,当然主持人很漂亮,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来感受生产率发展,当时是我的第一次经历,当时我也很惊讶地是当时的主题,是一个宏大的梦想,在日本过去20年当中,我们应该紧紧地跟随后现代化的一些主题,那个时候这些宏大的建设或者大建设是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现代化有关的主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尤其是在工业化这个时代过后,但是在过去20年,所有工业方面现代化的主题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很难再把日本的产品和服务和中国的区别开来,所以在后现代化的工业当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影子,也因此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宏大的建设,过去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但现在中国在讨论宏大的建设,大发展,所以当然现代化的主题以及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将会继续下去。但是在其他方面来讲,中国也将讨论一系列的后现代化主题,这种混合对我们来讲是很有意思的。

    那么今天我将会给大家讲一些我们曾经有过的比方说关于品牌建设的一些讨论,在我们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说这样一些事情,我们知道品牌所包含的一些内容,往往品牌都会逐渐失去它们的价值,有时我们就会在讨论品牌的坟墓,所以这个坟墓是被填满了的,这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品牌会没落呢?或者说它们失去了它们的价值呢?在我看来有几点值得我们讨论,那么这几点有关于品牌打造、它的延续性等等。

    第一,就是连续性。为了要打造一个品牌,延续性非常重要,延续性在长期来讲,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所以说很重要的就是延续性。

    第二点,交互的比较来延续一个品牌,这是因为有一些品牌上面的差异将会成为,如果没有差异就会变成大陆货。往往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有这种制造品牌差异的努力,品牌就会成为一个商品,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生产量的增长在中国过去20年当中经济增长是来自于大量的劳力,大量资本的投入,但是这种现代化的一个阶段可能在短期内就会结束,所以大家就会要讨论品牌打造的问题。

    对于日本来说,交替的这种差异,这种战略很重要,所以如果我们有这样交替的差异性,生产力就会一直在增加,否则的话将会产生停滞,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渗透到了日本的工业当中。

    第三点,就是品牌自身定位的一种宣示或者一种宣传,要打造一个品牌,必须要持续地努力,那么CEO要努力,他也要向社会进行努力,那个时候这种品牌定位的宣传应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我们也应该付出新的努力。所以为了有比较合适的品牌定位,我们有几个标准是大家都需要的,比方一个标准就是综合的一个目标,什么样的消费者或者什么样的客户应该是我们着眼的呢?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说战略定位或者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点。

    第二点,还有就是有一个参考的框架,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参考框架呢?往往这种参考的框架都是一个坐标,或者一个标准,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坐标,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参考标准呢?这一点也很重要,尤其是如果我们要考虑品牌打造的话。

    第三点,差异性,为了要使物品有所差别,我们要用什么样的人力资源,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在这个国家,在中国,有很多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你们国家有很年轻的一代,其实这一点很重要。今天早晨我们讨论了治理的创新,当然这样一个主题也会在东京进行讨论,我们的各个机构也会讨论,这都没有问题。在治理创新方面,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尤其在我们社会当中,但是如果我们有这种治理创新会议的话,参会者大部分都会成为年长的人,但是在中国,今天上午我们看到非常年轻一代的参与者,他们来参与讨论,讨论治理创新,当然今天下午我们还没有改变话题,还是品牌打造。我们中午吃得很好,气氛也很好,很美,非常棒,所以中国的年轻一代将会做出很大的贡献,促进新想法的发展、新方式的发展以及新的做生意的模式,从这一点来看,差异性看上去或者可能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如果我们还是固守于老思维,固守于老的做事方法的话,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的社会也好,企业也好,必须要和年轻一代进行合作,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这就是我非常诚实坦率的想法,或者说我对未来的一个设想。

    第四点,相信的理由,如果我们想一想品牌打造的话,我们要相信的理由就是,我们应不应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品牌打造并不是一个人工创造出来的现象,也不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而是有信任的理由,相信的理由的,对于品牌或者品牌创造,我们是有理由去相信它的,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来创造一些相信它的理由。这一点其实日本已经有过讨论,往往我们都会有一些这样的资料,然后为这样的会议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一些参考,我们往往是讨论这样的话题,这样的主题。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田中直毅非常精彩的发言,作为一名外国学者,给中国品牌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那就是创新,去拥抱年轻人,的确今天中国的品牌也在这样做,像阿里巴巴,像腾讯等等,BAT巨头们,他们正在用互联网+拥抱年轻人,而田中直毅给出的品牌延续性、差异性,以及这些品牌战略策划,其实也给中国的品牌,中国企业带来很好的思路,再次感谢。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教授黄靖,有请黄靖先生给我们带来主旨演讲,掌声有请。

黄靖:

    说到品牌的打造,我们讨论的很多是产品的品牌,实际这个产品的品牌从我们的战略思维上,从品牌的战略思考上,它只是微观品牌,更重要的是宏观品牌的打造,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知道宏观品牌对微观品牌是有重大的制约和鼓励作用的。比如说美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但美国的品牌在欧洲代表产品牌的盗窃者,代表暴发户,代表质量低劣,所以美国的货物在欧洲一直是卖得不好的,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成功的外交政策,尤其是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美国国家的品牌起来了,一下美国的产品的品牌就大大改造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日本,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是90年代初,当时日本的汽车,丰田车、尼桑车等等很好开,也很省油,但是就是因为品牌的效应卖得非常便宜,跟美国汽车比起来卖得很便宜,日本在80年代据的成功,给人们打造一个日本人是勤劳肯干、团队精神,做事情精益求精,突然80年代日本品牌横扫了世界,看看中国的品牌,中国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国家宏观品牌的制约,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华为,华为这个品牌是非常好的,我给他们做过咨询,但是华为的品牌即便到了印度这样的国家,也受到制约,为什么呢,他就觉得中国不是个民主国家,是一个被妖魔化的国家,所以华为产品就涉及到别人的安全问题,人家就可以卖,华为就卖不走。南存辉在这里,我长期给汉能集团李和军先生做顾问,他的光伏产品到其他国家卖,就说他是倾销,因为他有巨大的政府补贴,当我们知道光伏产品哪一个国家没有补贴,因为光伏产品赚不到钱,中国一补贴,为什么呢,中国没有市场经济这个金字招牌,中国的招牌还是政府主导下的政府经济,是国营企业,没有市场经济,所以就处处受制约,我所说的意思就是,我们在考虑品牌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宏观品牌,一个国家,它的国家形象,它的国家世界上的宏观品牌,如果打了折扣,受到诬蔑的话,它的微观品牌是事倍功半的一个事情。

    这里说说为什么中国的宏观品牌在世界上受到那么大的制约,怎么样去克服这个制约,这跟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方式,我们坦率地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它的崛起方式和以前新兴大国的崛起做个比较,你会发现有两个巨大的差别,我第一个就不说了,我的文章上有。我说第二个差别,以前的新兴大国在崛起的过程,就是挑战当时世界秩序的过程,英国挑战的是西班牙人的国际秩序,德国新兴大国的时候,挑战的是英国人的世界秩序,日本人挑战美国,包括美国在新兴的时候,挑战的也是英国人的世界秩序,美国比较幸运,碰到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选边战,就缓解他挑战当时世界秩序带来的困难,比如苏联挑战美国的世界秩序,所有这些挑战,它的好处是不用借别人品牌发展自己,一旦挑战失败,你的品牌彻底砸锅。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崛起的过程当中不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反而要加入它,要跟世界接轨,要融入现在的国际秩序,这个国际秩序的建造者、维持者和领导者都不是中国,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

    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必须要加入到别人的部落发展,中国遭遇巨大的结构困境,因为你是加入别人体系发展,不管怎么说你都是不对的,尤其是中国特有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你一加入进去,政治上就永远是不正确的,这样一来就使得中国的国家品牌从一开始走得就是上坡路,打的就是攻坚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克服的,有些人把它归结说,中国没有国际话语权,这比没有国际话语权来得深刻的多,是结构的困境,要克服这个困境,当然要有很多很多的办法,有很多很多路要走,但这里因为发言时间的关系,还有互动,我就讲一讲“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树立中国品牌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什么是个机会呢?首先我们要告诉大家“一带一路”不是什么,然后才能理解到“一带一路”是什么,因为我觉得现在坦率地说,国内对“一带一路”的宣传有点偏颇,有点打的是单线的交流,而不是双向交流,“一带一路”首先不是一个外援项目,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一带一路”也不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因为我们知道当年的马歇尔计划是受巨大的战略和政治含义的,中国的“一带一路”有没有战略含义,有没有政治含义,当然有,但不是主要的。第三个,“一带一路”不是也不应该是中国政府主导的一个项目,“一带一路”是什么呢,“一带一路”是三个,第一个它是个经济合作项目,它既然是经济合作项目,“一带一路”的推动者就是市场力,市场经济,而不应该是政府。第三,它既然是经济项目,它是各国通过经济上在法律的制约下,通过经济上的合作使大家都能赚到钱的一个大家合作共赢的项目。这里为什么“一带一路”是打造中国品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呢?首先“一带一路”真正要输出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知道中国二三十年发展的特别快,由于大量的基础建设的投资,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快。但是由于这一点,西方的一些媒体和学者有意无意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投资模式,是靠投资拉动的,而我们中国人也糊糊涂涂把这个说法拿过来了,但是你想想哪一个经济在起飞的最初几年不是投资模式呢?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恰恰是可以输出的就是加强基础建设的发展,来拉动经济的快速的起飞。

    我现在在做一个合作项目,这个研究项目实际很简单,就把中国每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发电量的发展速度,用电规模的发展速度,水泥、钢铁所有的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做一个比较,你就会发现一个实际上已经被反复证明的一个模式,就是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要两倍于你的经济发展速度,你这个经济才能保持长时间的起飞,比如说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速度,从1995年到现在,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27%,中国的年均发展速度最快也是14%,中国从2005年开始建高铁,年均发展速度是32%,中国的发电量过去20年年均发展速度是21%,这个可以一直讲,中国整个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是双倍于中国高速度的发展速度,整个世界都为中国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本也好,都是要保持一个相当高的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你才能把经济速度拿上去,所以“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要把自己好的经验着重于基础建设,用基础建设的速度来推动整个经济的速度。所以“一带一路”是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中国的经济是可以打造,中国的经验是可以打造品牌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打造“一带一路”品牌里边,也可以塑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解决困难的办法,我们知道在“一带一路”里,主要的是搞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有三大风险,三大困难,第一,它的投资量特别大,建一条铁路也好,一条公路也好,一个发电站也好,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就建得好的,动辄上亿上十亿。第二,投资周期特别长,一个基础建设投资,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收回了,30年能把成本收回来,已经很走运了。第三,由于这一点,基础建设的政治风险相当高,这就使得为什么“一带一路”必须以国家合作的形式才能搞起来,民营企业可以参加,但是民营企业是挑不了大梁的,因为它的三个项目。中国正是在推动亚太地区,尤其是欧亚次大陆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当中,可以把中国的发展模式投进去,说的比较简单一点,就是政府主导,必须是政府主导。动员所有的企业,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积极参加,各司其职,打所谓的歼灭战。

    第三,通过国家与国家合作的形式,降低政治风险,这样一来成功了,那中国的品牌,宏观品牌也就拿起来了。

    最后,为了节省时间,我说最后一点,就是在“一带一路”里,具体应该防止哪些事情,第一要防止的是政府是主导,但政府绝不能是实际的操作者,因为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是个经济发展规模,是个发展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去做,企业推动动力,政府只能提供政策上的主导地位。

    第二点,一定要按依法办事,像习近平主席说的,要合情合理,合理就要依法办事,杜绝一切桌子底下的交易,要保证所有参加“一带一路”的企业、企业家、团体个人都有利可图,这才能拿到双赢。为了达到第一点,第三点,依法办事,要有合同精神,中国以前在海外投资,很多时候吃了大亏,就是没有合同精神,中国自己没有合同精神,因为有特殊利益集团进行利益输送,所以市场推动,企业挑大梁,再加上合同和法治精神,创造一个合作多赢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带动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发展或者第三次发展,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在这样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中国宏观品牌能够通过“一带一路”打一个翻身仗。

    最后我要讲的一点,就是实际上在塑造中国宏观品牌这个问题上,中国已经在努力了,努力的方式很多,有一点我就可以跟大家说,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我在国外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你研究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写了什么文章,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有很多,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最主要一点就是在不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利益的对等交换,这个对等交换的具体体现就是中美在重大关切问题上要磋商,要合作,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一个有统治地位的大国,美国一家就主持了世界议题的设置,什么叫世界议题的设置,美国说现在我们世界上最重大的议题是环保,是环境中国马上就被披上环保破坏大户的帽子,尽管过去30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但中国刚刚才发展,就成了第一个排放大户,这一下子中国很多企业就跟着遭殃。那么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就说,在重大议题问题上,中美必须合作,必须磋商,不能让美国一家说了算,当然也不能让中国一家说了算,什么是世界上最重大的议题,必须大家一起说了算,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已经在为中国从战略上扭转了话语权长期被动这样的局面,那么其结果也就是中国的品牌开始被扭转过来了。

    这是给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心得,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黄靖教授。感谢黄靖教授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深刻地一个解读,的确,提升企业品牌,首先要提升一个国家的宏观品牌形象,而我们看到今天“一带一路”战略不简简单单是经济战略,也不是马歇尔计划,是中国输出自己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周边国家进行合作共赢的一个伟大经营战略。我想刚才各位嘉宾的演讲非常精彩,我们对话将由此展开,首先有请刚才我们演讲的三位嘉宾上台,有请约翰·弥勒怀特以及田中直毅先生和黄靖教授上台,同时我们掌声有请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前执行董事托马斯·伯恩斯、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路琨,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许培源,有请各位上台展开第一场对话环节。大家可以随便就坐,我们是开放式,敞开式对话环节。

    刚才我想各位嘉宾的演讲都非常精彩,还有三位嘉宾没有发过言,我想说“一带一路”战略包括我们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传统的经济带应该说也是充满了历史和文化价值内涵的,在去年世界经济学家蒙代尔先生,同时也是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主席,他说“一带一路”战略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品牌价值,那么首先我想请教一下刚才没有发过言的嘉宾,“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企业品牌到底会带来多大家知,我想请教一下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的副院长许培源先生。

许培源:

    首先很高兴来参加这个论坛,我想接着刚才黄靖教授提到的,中国这个品牌的崛起,他讲到是宏观品牌,我更关注宏观环境,“一带一路”的经济环境也是中国企业崛起跟中国品牌崛起的一个大环境,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来说,它的阶段跟中国很相近,所以它的生产跟需求的技术跟中国是一致的,第二人均收入水平跟中国很接近,它的需求层次跟需求的结构跟中国是接近的,产品接近的。第三,从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说,跟我们中国的优势产业也是很接近的。第四个,从市场信息的角度来说,这些国家相对来说信息不是那么完全,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经常购买性价比更合算的产品,我想很多行业,这些行业在中国的产品都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从这样的角度,不管从生产,从消费,从产业结构,最后从市场购买,我们都看得出来,这些都是最适合中国企业去发展、成长壮大的环境,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环境,也是中国品牌崛起的一个环境。

主持人:

    我想请教一下路琨先生,神州数码也进行很多的海外布局,在纳斯达克上市,最近要回归到中国市场的计划,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化战略,会给神州数码这样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路琨:

    神州数码,从名称上大家可以看到,英文名字是(英文),也体现了我们的实行,就是数字化中国,现在我们对自己的一个业务的定位,或者叫一个战略的定位,是我们要做中国智慧城市的专家,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带一路”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也是我们打造自己品牌的一个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发展,特别是国家的战略提出来之后,很多城市也都加强了各方面的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因为很多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来提高自己在信息这方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参与了很多城市,比方说在海上丝绸之路,我们有福州等等这样的城市,在陆上丝绸之路,我们有兰州、包括重庆、成都这些城市我们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近期能看到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市场的机遇,这是一个角度。

    另外一个角度,是我们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我们看到很多合作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智慧城市不仅是中国的一个话题,也是全球的一个话题,在这个方面我们和欧洲的很多国家有很多交流的渠道和合作的项目,比方说这两天我们集团的郭总也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的代表团,现在也正在欧洲做出访的活动,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会和欧洲的像布鲁塞尔等等这些城市,有智慧城市的一些交流,同时也会和这些城市的一些学术的机构,一些大学建立一些联合的实验室,来共同研讨智慧城市怎么样在中国之间有一个合作和交流的渠道、载体。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现实的市场机会,另外一个是合作的一个渠道和交流的通道,所以说“一带一路”应该说对于像神州数码这样的IT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也是我们树立自己品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主持人:

    听了刚才您的介绍,我觉得“一带一路”战略还的确给很多中国企业尤其像神州数码这样的企业打开了一个和海外合作渠道,而这种渠道会让中国企业寻找到很多商机,我想请教一下托马斯·伯恩斯先生,刚才听完了各位嘉宾的演讲以后,您觉得像“一带一路”会给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带来哪些机遇,为中国的品牌打造会带来哪些机遇?

托马斯·伯恩斯:

    非常感谢。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活力,我们三个都在上午的时候也参加了治理创新的讨论过程当中,可能今天下午讨论的更为实际一些,更多讨论一些能源的问题,我的体会就是更多的关于政治,关于政策,可能对于实际方面联系的比较少,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机会来进行建设,我觉得现在中国已经在建立它的一个品牌,它的名声,这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响当当的品牌,我们主要在很多方面比方说你们花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会议当中我们也看到相比一些基础设施方面,你看看中国取得的成就,在过去几年当中你们正在做的,你们已经做好的就可以看到能够提供很多的机会,这样一个“一带一路”可以使你们进一步地去探索你们的知识,达到双赢的这样一个效果。

    比方说通过投资基础设施,你们有很多的机会,创造一些连接,更好的连接你们的灵活,所以这会是新的经济机遇,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让他们更多的联系他们自身的品牌,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看到中长期或者说中期,比方说你们的一致性,你们的差异性品牌这些方面,因为长期以来你们知道有很多成功经验,但是也看到背后其实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你们也看到有些失败的教训,比方说我所在的智库,我们是一个区域,部分是由政府来资助的,部分由黑莓这个公司来资助的,这是很好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加拿大品牌,有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在加拿大很成功,但是它最终在赛跑上输给了苹果,因为他们的商业市场当时他们很擅长的一个方面,他们想和苹果竞争,想在消费者方面和苹果进行竞争,所以消费者市场在白热化之后,最后其实丧失了它的目标,它和商业社区失去了联系,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我们知道现在苹果取得了巨大辉煌的成功,但是我们在中国也有一些竞争者,在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技术人员看到你们有一些先进的方式,比如你们也能够竞争一会儿,你们要持续地创新,还要注意你们市场的差异化你们战略分析的调整也很重要。

主持人:

    谢谢托马斯·伯恩斯先生,托马斯·伯恩斯先生用黑莓以及苹果现在两个品牌的对比,为我们解释了目前像企业品牌在发展中如何运用差异性,如何运用品牌战略来进行自身的发展,我昨天翻阅了一下去年2014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4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其中有227家美国企业,有40多家英国企业,40多家法国企业,而中国企业上榜的有29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13亿人口大国,却只有29家企业进入了这种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为什么相对来说中国的世界品牌不像欧美那样多,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黄靖教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靖:

    我觉得这有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国经济起步晚,中国在1949年以前,就是铁钉,后来改革开放前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但是毕竟是大国的工业生产,真正中国开始到品牌,中国开始到创新,开始注意到发展也就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情,你发展得再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能跟一个成年人相比,像美国、欧洲、日本都发展几十年、上百年,这个时候想追上别人也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有现实的原因,现实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毕竟从改革开放走过来才30多年,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模式的磨合还在进行当中,就是为什么中国到现在还强调要改革,要开放,因为毕竟品牌的创造需要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一个需要创造力,再一个需要工业基础,再一个需要人们的想象力,中国现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等各方面,扼杀最大的是想象力,创造力更没有,中国人取得的效果,应该很自豪了,仅仅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从零已经到二十几个了,是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是发展中国家,要在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给我们科技人员和设计人员有更广阔的空间。

主持人:

    黄靖教授解释说,我们要给自己时间,中国企业发展时间,比欧美企业的时间要短一些,另外我想您点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对于品牌来说,创新,这种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土壤,我想请教一下怀特先生,为什么像欧美国家能够产生像苹果和谷歌这样的企业巨头,他们的品牌是怎么形成的,您是怎么理解的?

约翰·弥勒怀特:

    我们应该注意到世界上十大资本市场之中,中国有五个排在资本市场里排在前十的,数十年之前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在我们的战略指南中指出,对于外国公司和中国公司建立全球合资企业的实际上这方面努力之中,苹果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因为苹果是中国造的,在加利福尼亚组装,核心东西在那里,最后销售,中国的企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融合到其中,这是中国非常大的特点,这是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充满信心。其他的这种资本主义是无法跟中国竞争的,中国面临的一个危险就是它太成功了,可能外国公司无法继续成功,所以你们需要这种全球的合资企业,我们的一个例子就是通用,通用汽车,在中国这个利润发展得非常好,如果说在军事和经济上,中美之间出现对峙的话,通用就会再次破产,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全球通用这样一个公司,应该20%股份来自中国,45%来自欧洲,25%来自美国,欧洲或者是中国共同的退休基金来支持的。因为很多北美品牌并不是在北美来制造的,欧洲的品牌也不是在欧洲制造的,有数十亿资产的这些跨国公司都是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理念。但是经济以及国家安全,这个世界上最两大经济体,如果不能够结合到一起的话,世界无法运转。如果中国和美国的公司不能够确立自己的分公司,比如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去探索全球市场的话,那么这种商业或者经济上的竞争,就会影响到世界经济。苹果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中国应该买苹果45%的股份。

黄靖:

    如果看一看世界前10、前15的品牌,比如前10,没有一个都是卖它的形象,而不是卖它的产品,十年之前,比如说灵芝,或者松下,他们所卖的都是理念,谷歌还有苹果都是卖的形象,并不是产品,如果你只是卖产品的话,就不会创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形象,这一点必须理解。因此我刚才强调,这个宏观的品牌比微观的品牌更重要,微观品牌决定了你的理念,你的形象,你的概念,中国在这方面吃亏是很大的。

主持人:

    有请田中直毅先生。

田中直毅: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在不断地打造自己的品牌,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政府积极地参与到了全球的问题,比如说全球变暖问题,还有气候变化的问题,五年之前,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当时中国的总理是反对对于排放的限制的。现在中国政府接受了这种排放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对于自己的经济发展产生限制,中国的总理让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打黑的时候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反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进行限制,这是五年前的事。但是此后,中国的经济现实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五年之中,中国的钢铁产量差不多增加了两倍,炼铝、石化产品、水泥等等,都有所增加,所有这些工业产品在五年之内增加了两倍,这就意味着会带来巨大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这些污染气体的排放,那么这些排放在过去五年增加了两倍多,这带来了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所以中国的政府必须改变自己的经济政策,从过去的政策改变为反对气候变化,反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日本的很多智库也在讨论这个变化,因为日本有同样的经历,从1965年到1970年,我们五年之中,日本的GDP增加了一倍,翻了一番,我们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也增加了两倍。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水的质量,空气质量,土的质量,都是恶化的非常快,所以1970年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国会议员,差不多是所有的国会议员都反对当时的这种情况,所以当时我们通过了在我们国会之中,通过了非常严肃的反腐法案,也通过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法案,我们逐步实现了这些方面的改变,此后我们的汽车成为能耗非常高效的产品,我们产品的质量不断改善,这种机制确实存在。所以中国政府决定就环境问题进行建设性地介入,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贵国政府决定,跟大家共同努力,这是我的理解,因为日本确实有这种经历。

主持人:

    一个国家的宏观品牌形象,其实也代表着整个一个国家企业的形象,而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政府的确在大力治理我们的天气环境,包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出现的APEC蓝越来越多了,中国的环境也在逐渐改善,我们也希望给全球打造一个更加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政府的形象。好,约翰·弥勒怀特先生有请。

约翰·弥勒怀特:

    你问我谷歌和苹果,提到了这两点,忘了回答谷歌,因为谷歌比苹果还有意思,谷歌在中国现在好像不能用,美国的核心文化就是容忍其他人的言论,但是中国有一个文化就是要国内国际和谐,美国的这种文化实际上通过谷歌反映出来了,如果美国或者谷歌对中国讲,你们的制度不好,那么他们对于美国制度的这种宣传,实际上是违反了美国这种容忍其他国家言论的这种文化,这种制度。所以阿里巴巴这是中国的谷歌,差不多它的业务占到了17%,谷歌总量的17%,它比谷歌还要年轻,历史要短,但是阿里巴巴对于其他言论容忍度比中国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者美国资本主义、欧洲资本主义核心都是要赚钱,如果赚的钱更多,你就会有更大的客户群。比如说黑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也许谷歌正在自杀,因为它违背了美国的这种核心价值,所以在这方面可以做一个有意思的比较。我们必须有和谐,如果我们想劝服中国人考虑到我们做事情的这种方式,自从2008年以来做得还是比较好,包括中东军事干涉,当然是个例外,我认为美国或者中国,如果用自己的军事或者是经济上的这种力量,没有这种道义上的制高点的话,他们无疑是自杀,毁了自己,毁了世界。因此我们要有道义上的制高点,道义上的理由,道义上的制高点,中国要比美国多。

主持人:

    约翰·弥勒怀特先生点到中国古代非常精髓的思想,就是和而不同,而且您谈到其实苹果也好,谷歌也好,它们一些内在品牌,文化价值,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的布局或者海外的发展的时候,其实也采用您刚才说的一种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去寻求一种合作,一种共赢,我想请教一下我身旁神州数码路琨先生,神州数码在海外发展的时候,您觉得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全球知名品牌相比,我们有哪些不足,我们应该向这些全球知名的对手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路琨:

    就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我感觉并不是我们要向国外品牌学什么,可能在某些领域,国外品牌还需要向我们学一些方面,可以举一个例子,从信息化或者叫信息的领域来看,比如像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大家如果了解的话会知道,这个理念最早从美国提出来的,包括像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城市等等很多方面,实际从我们国内来看,概念出来之后现在实际上在做这些事情的更多是我们国内的公司,是我们本土的企业在做这个领域的工作会更多一点。所以我觉得可能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擅长,所以我觉得可能在不同领域也会有不太一样的情况,但是可能在国外我们可能就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更多一点,比如我们在和中欧交流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大家的发展理念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比方说像在欧洲,包括一些城市,我们会看到他们可能会更多的关注城市的发展,更希望是一个低碳、环保、绿色,所以他们很多工作不仅是局限在信息化的领域,他们很多工作可能都会围绕在这些方面来做。

    很多企业也会在这些领域找到自己的机会,比方说在交通这个领域,他们可能会采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比方说一些汽车,自行车等等交通工具,他们会采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来做,来在这个城市布局,可能大家比方说我们很多城市有自行车的租赁,可能在国外有很多汽车的租赁,我可能在一个点去租一个车,到目的地之后,在附近的点可以把这个车还掉,在一个城市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做这些事情。像这样的案例可能我们国内比较少,我说的租车不是指的租车公司的模式,可能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采用一种很短期的租车方式。在这些理念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一些差距,包括在能源这个领域,怎么样通过一些更环保的方式来提供一些更好的城市发展的模式,我们可能还没有,在我们国内更加强调技术,IT技术在城市发展当中的作用,可能还有一些理念,包括我刚才提到一些绿色理念,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能在我们城市当中还比较少。相应地在这些领域,企业的理念和一些企业的模式也会比较少,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包括和国外的城市交流过程当中需要去学习的,也是需要去和具体企业去学习的。

    比如我们这次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目标,希望能更多具体的企业接触,能够把他们好的理念和做法引用到我们国内当中来,我想在这些方面可能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向国外公司去学习的和交流的方面。

主持人:

    16世纪和17世纪的时候,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都是引以为傲的中国产品,后来引入欧洲王室,中国茶叶和丝绸从欧洲的王室流入民间,成为欧洲非常流行的产品和被欧洲人喜欢的产品,今天我们在思考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好的品牌再次走向全球,不知道您怎么思考的?

许培源:

    就像主持人说的,丝绸跟茶叶是中国很好的代表,丝绸和茶叶一个很大特征,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文化的障碍,跨越地理边界的能力,我要还是一点,中国这个品牌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打造,很重视一个点就是品牌跨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不同,中国的品牌受到本土文化影响,有太多中国的特色,国际文化因素也很不充分,品牌跨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是一个品牌国际传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很显著,不管是伊斯兰教、天主教都有,都存在,中国品牌走出去,既要把自己的文化跟价值理念体现在产品中,更要跟当地的文化习俗、审美跟价值观念融合,才能很好地传播出去,这是中国企业跟其他企业走向国际最大的一个不同点之一。

    刚才讲到丝绸跟陶瓷,就在我的家乡,我另一个邻居的县就是德化陶瓷,这两个产品有一个特征,现在在很多国家可以找到德化陶瓷发行的邮票,包括茶叶,现在看到茶叶,斯里兰卡,跟欧洲英国王室的茶叶,很多东西是做成一个当大家都饮用这种类型茶叶的时候,已经跨越文化边界,文化障碍这个能力,大家知道这跟丝路的文明宽容跟包容互鉴的精神是一致的,大家共同文化包容,文化互鉴,文化的接纳,跟品牌传播结合在一起,助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更快地成长。

主持人:

    文化的传播,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去包容,去合作,其实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战略。最后我想请四位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或者给中国企业支个招,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如何打造世界品牌?每人大概用一到两句话总结一下,首先请伯恩斯先生给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建议。

托马斯·伯恩斯:

    关键点就是在产品和理念之间是有不同的,如果你只看到产品的话,却没有内涵,这就不会是品牌,比方说在茶方面,无论是卖茶,你不仅在卖茶,你还在卖和茶有关的一种体验,比方说你用苹果,你用一个苹果手机,它们是更好的,因为你要向大家炫耀我拿到最新版的iPhone,形象品牌以及体验更重要。

主持人:

    田中直毅您的建议是什么,给中国企业支个招,我们每人都要给一个小建议。

田中直毅:

    建立一个品牌和品牌没落之间的关系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您刚才提到“一带一路”战略,当然了,这样一个大的战略,大的工程,从中国到中亚,一直到欧洲,那么你们的载体是高铁,如果这个工程建立起来的话,可能这就是建立品牌的过程,但是你们也要付出大量的金钱,所以从投入和最终盈利这个关系来看,你们会有很多的困难,如果它成功的话,那么物流的中心可能就会发生转变,但是在之前我们也看到有不同形式的交流,比方说在大洋上面的交流,或者是海上丝绸之路这种交换,你们也看到有自由航行等等这种挑战,他们很重要,但是你们其实也建立了一个大品牌,在品牌建立的角度方面,其实对于中国已经是一个成功了,然而如果具体操作方面的话,你们在亏损,这就意味着这就是这个品牌的失败。所以建立品牌也依赖于你们使用的金钱、资源,还有你们的使用资源这方面,所以如果你们想建立品牌的话,所以必须要非常精确的去研究,这就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

    在品牌战略推广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成本的计算,有请怀特先生。

约翰·弥勒怀特:

    之所以我们新课本是叫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叫科学管理全球危机管控,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研究可以由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到最小的经济都可以应用,现在我们现存的一些体制,其实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是不可行的,那么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十年我们才看到这个保险慢慢得到覆盖,所以我们必须要提供一个新的体系。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家看到这种大型问题的话,它只有金融的资源去应对,但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让你们能够完成,你们很重要的一个义务,这是你们为人类承担的责任,也是你们的贡献。

主持人:

    在推广国家战略的同时,也要注意金融相应的金融产品来支持这个国家战略的推广。黄靖教授,您来给我们总结一下。

黄靖:

    形象、文化、自信、包装,首先品牌是形象的设计,你卖的是形象,不是产品,这个形象必须有自身的文化,文化要做得好就要有自信,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把形象、文化、自信都做到了,包装用一种别人理解的语言,别人能容忍的方式,能够接纳的方式,把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自信给卖出去,给打出去,所以我认为是品牌整个的流程。

主持人:

    一个好的品牌,要有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内涵,所有品牌内涵都要有自信。非常感谢刚才各位嘉宾给我们贡献精彩观点,我们精彩还将在下半场继续,感谢各位嘉宾,请各位嘉宾陆续归座,今天论坛的上半场“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到此就告一段落,下面是简短的茶歇时间,在茶歇回来以后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精彩,下半场论坛主题是品牌的成长、保护和维权,感谢各位的参与,我们一会儿再见。

(茶歇)

主持人:

    前两天有一家统计机构,对世界知名的零售企业做了排名,而其中阿里巴巴超过了亚马逊,以及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具品牌的零售公司,我们看到今天在世界五百强品牌的企业中,有29家中国品牌的身影,中国品牌在海外化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维权的故事,下面我们探讨一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为我们演讲。

申长雨: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就品牌的培育、生长和维权问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在去年的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国的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的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的产品向中国品牌来转变,那么这三个转变,重要的论述应该说就把中国的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指出,中国的产品要想走出去,畅想中国品牌,就必须做精中国的制造,要用万众创新推出更多的中国的创造。总理也把创新置于品牌打造一个核心的位置。

    今天我想围绕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谈一谈产品的培育,品牌的培育和成长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我想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品牌,它的培育离不开知识产权。第二个问题,品牌的成长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我想谈第一个问题,就是品牌的培育离不开创新。

    根据福布斯最新的一个全球品牌的排行榜,这个排行榜里边就把苹果这个品牌排到了榜首,苹果品牌连续五年在全球品牌排到第一位,苹果现在的品牌的市值到了14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000多亿。苹果公司,苹果这个品牌为什么能够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品牌的首位,我想它的致胜的秘诀在于创新,可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我们现在用的苹果手机,后边都写有一行小字,这行小字就写的(英文),由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是(英文)不是中国制造,原来我们看一些在国外,买到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是中国制造,现在干脆苹果写成中国组装,我想苹果这样一个表述,体现了苹果对它的品牌,对它的设计,对它的技术的一个重视,就技术而言,应该说苹果公司非常重视在全球布局这个专利,仅在中国苹果公司申请的专利就有3600多件之多,那么这些专利多数是在2005年之后申请的,这一时期正是苹果这个公司快速地抢占全球市场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苹果公司重视品牌的培育,也为它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美国学者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名字大概说是捕捉苹果全球供应链它的利润分配,这个报告里头讲到,买卖出一部苹果手机,苹果公司就获得了利润的58.5%,全球利润的一个分布。那么中国获得多少呢?中国只获得了加工组装中的1.8%的劳务费,别小看这1.8%,这可怜的1.8%劳务费还要统计到中国产品出口贸易,中国出口的顺差里边,而且我们很多地方政府还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厂房和税收的优惠,这就是我们创新技不如人带来的品牌之痛。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是制造业的大国,但是并不是制造业的强国,我们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这个问题,我们缺少享誉全球的品牌,为什么这样呢,就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搞制造业的同志都知道,制造领域里边有一个微笑曲线,这条微笑曲线,中国在这个微笑曲线里面处于底部,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主要还是在加工组装这个环节,在价值链的高端,就是微笑曲线的上部,例如研发设计中国缺乏竞争力。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文件是指导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制造业由大做强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里边明确提出,要使中国制造包含有更多中国创造的因素,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实际上中国企业这些年围绕利用创新培育品牌,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成功的探索。例如华为和中兴这两个企业,大家知道这两个企业,他们提供的产品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已经遍布全球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1/3的人口,它服务于全球的1/3的人口,成为了全世界一个知名品牌。那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关键我认为也是重视创新,据我们了解,华为和中兴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他销售收入的10%,也注意到,他申请的专利,他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在国内的企业里边一直位居前两位。申请的国际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华为和中兴一直占据着全世界的前三位,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创新。

    这些例子都表明,我们企业重视创新,不仅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秘诀,而且也是品牌培育的一个灵魂所在,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品牌的培育离不开创新。

    第二个问题,品牌的成长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践表明,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品牌的成长是一句空话,是不可能的,要么你的专利被侵权,要么你的商标被假冒,要么你的技术秘密被窃取,我知道我们国内一些企业也遇到此类问题,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内企业共同的愿望,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保护知识产权,那么在前不久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若干意见》要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一个基本保障,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在文件里面提出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以专利侵权为例,现在专利侵权这些年来一直处于高发多发这样的态势,去年仅专利侵权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这方面的执法案件已经多达25000多件,跟前年相比,同比增长50.9%,将近51%。而且还存在着维权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取证难,赔偿低,效果差等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来讲,我们也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采取一些措施,多管齐下,多策并举解决,希望解决相关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我们就是要推动《专利法》的修改,要解决根本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推动《专利法》的修改,在现在我们这个《专利法》修改草案中,大家注意到4月1日已经上网征求意见,现在我们正在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做修改,这里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一些举措,例如针对取证难的问题,我们赋予了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更多的调查取证权,针对周期长的问题,我们规定了无效请求宣告审查的决定能够及时生效,针对赔偿金的问题我们现在增加了对故意侵权行为的惩罚性的赔偿措施,针对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我们现在是增加了对群体重复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这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也在建立快速维权中心,我们围绕一些领域建立快速维权中心,使快速确权跟快速维权结合起来,提高维权的时效性。

    第三个方面我们现在也正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快捷、便利、成本低这样的优势。

    同时第四点,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来讲,我们正在加大对企业海外维权这方面体系也加大建设力度,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家知道中国装备越来越多现在是在走出国门,到国门上竞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遇到一些知识产权一些问题,要么是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问题,要么就是一些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的壁垒问题,以及知识产权的滥诉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应对。

    就司法保护来讲,中国现在我们去年经过全国人大批准,我们国家在北京、上海、广东建立了三个知识产权法院,加大司法保护的力度,那么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种保护,发挥各自的优点、各自的优势,努力推动形成司法和行政保护两条途径互补、相互衔接的保护机制,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法治和市场的环境。我想对企业来讲,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加大研发的力度,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专利、商标、技术秘密,不受侵犯。用知识产权把自己的品牌,为自己品牌的成长培育能够保驾护航,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

    谢谢,感谢申长雨先生的精彩致辞,谢谢。听完了申局长的精彩致辞以后,感到今天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中国制造2025,而这其中如何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想创新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品牌的灵魂,而如何让中国品牌更加健康成长呢,知识产权保护无疑是给中国品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利器,我们企业也要学会用知识产权的法律利器来保护自己,让中国的品牌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下面有请新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赵可金先生来做主旨演讲,让我们掌声有请。

赵可金:

    谢谢主持人,刚才申局长讲了知识产权的情况,很有启发,我想讲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民族品牌到底出路何在。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所谓中华老字号,我们有很多的品牌,比如说丝绸,我们的茶叶、瓷器,名扬海外,我想在中国的古代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学会如何去制造品牌,但是它自然就有了品牌。那么中国民族品牌的承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认为就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是我们承受了太多的道德代价和伦理代价,或者说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只知道挣钱,然后把我们应有的品牌、应有的资产都给丢失了,比如说我去西藏看唐卡,唐卡大家知道,过去并不算是一种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但是由于大家不知道它,它在大山里待了很多年,后来当大家知道了以后,纷纷抢购唐卡,而那些生产唐卡的公司也改变了传统的唐卡制造工艺,完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唐卡都在批量化生产,我亲眼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模仿唐卡,同时画几张,所以我们的品牌是怎么丢的呢,我想就是我们只知道赚钱,不知道品牌。

    刚才申局长谈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非常重要,但是中国经济的成长却是以知识产权的破坏作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产权管理的这种宽松的环境,我想中国经济不会有今天这么快速的发展,所以希望的企业老是起诉中国,破坏知识产权,那么我想保护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不要去侵权,所以决定中国民族品牌的关键不在于保护品牌,而在于其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缺少宗教,缺少文化,我们号称是一个有五千年或者说有文字历史的两三千年这样的历史,但是经过一场文化大革命以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摧残是空前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文化带来的破坏恐怕是今后几十年还会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西方的民族品牌在什么地方,我想也不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我在清华大学教书,很多西方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他们非常享受能够获得,能够买到非常低廉的唱片,他说在西方这个唱片很贵,老百姓没办法去获得,所以他在强烈地谴责这个知识产权,认为这个是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失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们经常可能会想,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这些东西来到中国,但是西方决定它的民族品牌的并不是知识产权,而是什么呢?而是西方的宗教,宗教特别是新教伦理,对于他去挑战一些底线,是有非常严格的约束的,当然它的法律也很完善,但是相比于法律的完善来讲,宗教和文化的力量我认为更为根本。西方之所以复兴,之所以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就因为有文艺复兴,有启蒙运动,而中国之所以在硬件上可以学西方,在软件上,在品牌上难以跟上西方,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文艺复兴,没有启蒙运动,这是关键的。

    所以第三个问题,我想品牌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呢?品牌如果从其最原始来讲,核心在于信用体系,山西的商人,温州的商人,在历史上都曾经有过因信用不足而导致生意凋零的教训,所以很多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他宁愿毁掉自己的一些产品,如何建立中国今天的信用体系,让我们自己的老百姓信自己的产品,让外国人前世界的人信中国产品,我想这是关键。所以品牌不是能打造出来,今天我们虽然在讨论品牌打造,我认为品牌从来不是能打造出来的,品牌从来是自己长出来的。

    我在清华教书的时候感觉到,好学生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都是自己长出来的,我就说校长连他自己的孩子都培养不好,他怎么能培养好你呢,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培养好,让他培养好你,不可能的,很多好学生都是天生就是好的,老师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帮助。所以我们中国一句古话叫什么,师父领上门,巧妙在个人,品牌一定是自己长出来的,而且品牌一定是要赔钱的为什么西方的企业,为什么全世界的企业都在搞社会责任,因为他搞社会责任是赔钱的,赔钱是要干什么呢,要培养品牌,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走到“一带一路”上去,不知道挣10块钱一定要拿出5块钱来,跟大家一块花,我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就是企业要舍得赔钱,要赔在什么地方,赔在为顾客,为消费者考虑上。

    在我们民族品牌在30年以来,在沦丧的情况下,根本原因是发展主义一起为钱至上,好像不赚钱就不是好的就像我的学生,不到银行里工作,找一个薪水低的工作就是不好的工作。好的工作是什么工作?好的工作是你自己开心的工作,不是一定要赚很多钱,钱是王八蛋,不一定对我们很重要的,确立品牌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现在以人为本,我认为都是落后的,应该以什么为本,以自然为本,以整个自然界为本,而这个要比以人为本还要高尚,我们中国现在首先要解决不以钱为本,要以人为本,我想这个民族的品牌,比如一个企业,确立以人为本而不以钱为本,这个企业一定有创造力。

    我们很多企业包括大学,总是对自己人不好,对别人好,对自己的老婆不好,对别人的老婆好,这是导致你之所以你的信用体系,我不认为李克强总理讲的万众创新创造品牌,有可能葬送品牌,没有以人为本,他还缺钱的人怎么可能创造品牌呢,创造品牌一般是不缺钱了,我就玩一个快乐,玩一个开心,这个可能会创造品牌。所以中国的品牌怎么走呢,可以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一个,首先必须学习西方,这一点我们不用客气,现在虽然说我们中国人现在发展起来了,有点钱了,有钱就任性了,我们还差得很远,我去日本一个餐馆吃饭,这个餐馆的老板他把他的吃饭的桌子每一个切面都定做成凸面的,不是尖锐的,为什么,他说我要给我顾客提供服务,我还让他不知道我给他提供服务,魔鬼在于细节,我们在软件方面有相当多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搞得很好,那么怎么办呢,就要学习。我们中国的酒店,我告诉你越往北越差,越往南服务质量越好,为什么,因为越往南开放的越早,他学的越早,遇到的问题越早,我觉得香港的比深圳的好,深圳比浙江的好,浙江的比上海的好,上海的比江苏的好,越往越越不好,服务越差,比如今天的酒店,我没看到有服务员,按理说这样的酒店旁边一定有四个服务员的,你如果到国际五星级酒店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甚至请那些管理酒店的那些退了休的外国人,来给我们,教给我们怎么做。到意大利去,到法国去,感受更深刻了,感觉到我就是没有,不那么文明,我就是要学习改善自己,我们的游客走出去,有很多问题,我们的企业就更是了。

    第二个,我同意刚才申局长谈的,要勇于创新,西方的企业或者是西方的品牌,它所依据的无外乎就是西方的宗教和文化,而这个西方宗教和文化里面,所有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学习苹果,研究苹果,研究微软,我们也大概差不多,但是我们东方文化当中,古老的智慧当中,有的中国服务是西方不如的,我们中国老祖宗有自己好东西的,我们只不过文化大革命把他们抛弃了,我们重新发掘,重新回到这个,就像当年文艺复兴那一代人,他就说中世纪把西方搞坏了,我重新回到古希腊,把那些古老的东西拿过来,然后再发扬光大,所以有了西方近代五百年的跃升,我们中国今天特别需要解决的是要回到中国的古代,把中国古代的那种文化精神创造性地转化,把它嫁接到我们这个品牌上,我们的企业当中。

    日韩文化受到中国文化深刻的影响,这点日本人不否认,你看日本的企业,他一定是把所有的员工团结得像家人一样,日本企业很难开除员工的,所以他的员工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认真,美国的企业是什么,按照法律,效益不好开除人是很正常的,这种做法在西方可以,因为他有基督教精神,在中国不行,我们清华大学要开除一个老师,极难,受到媒体极大的压力,中国文化不允许这样随便开除自己的员工,西方文化可以,所以我们要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文化加上普遍的规范,让人感觉到这是中国式服务,中国式品牌。如果没有中国文化,我想我们的品牌没有什么特点了。

    第三个,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我想提醒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今天我们在讨论民族品牌的时候,少谈民族品牌,多谈人类品牌,这个MIT和清华有个差距,MIT是要为人类解决问题,清华是为国家解决问题这两个学校差距很清楚了,我是清华了,我一直在游说我们学校,我们清华要为世界解决问题,为人类解决问题,不仅仅为国家解决问题,当然为国家解决问题很重要,我们越多关注了人,我们品牌自然就会成长,我们想到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切以所有的人都是高贵的,这个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想这个品牌自然就树立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赵教授非常精彩而又幽默的演讲,谢谢。其实刚才赵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我也在思考,品牌是可以打造的吗,其实品牌是自己长出来的,品牌是用一种细节的精神,用一种工匠精神打造一个产品的品质,并且用一种很完善的信用体系去长期维护,形成的一种最终品牌的灵魂。这样的品牌是可持续的,我想刚才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打造品牌、形成品牌的思路,那么下面我们想听听企业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有请的是中兴通讯的副总裁林荣先生跟我们分享他的品牌故事,在这里介绍一下,中兴通讯是全球最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提供创新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兴通讯遇到哪些故事呢,让我们有请林总来为我们解读,有请。

林荣:

    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中兴通讯林荣。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叫做酷品牌不等待,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我们的视频。

(视频)

    谢谢,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品牌的打造,刚才放的这个短片实际上就是我们最新的中兴通讯的一个品牌故事,刚才前面的嘉宾也提到,中国的品牌要打造的话,最大的一个挑战是什么?我们认为可能就是让别人理解的能力,用咱们习大大说的话叫做说故事的能力,你的故事要说得让别人能理解,别人能信服,而且是在全世界说这样的故事,所以我觉得今年是中兴通讯的30年,中兴通讯目前是整个公司有75000人,整个销售过了千亿,我们业余领域在电信设备、智能终端和企业的ICT服务,在160多个国家我们有自己的员工和业务,54%的海外的办事处是本地员工。我们目前是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众公司,公司30年以来我们为全球的50多亿人提供了接近1/3的无线、有线、宽带数据的连接,我觉得为消除整个数字的鸿沟,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服务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在30年到来之际,我们做了新的品牌故事,并且我们对自己公司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要求,这是我们总裁在去年12月30日给全员的一封信上说,我们希望我们从2015年开始,公司的30年我们打造一个酷公司,那么现在给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我们今天说到的是品牌,说到品牌我们想到什么,大家可能刚才已经听到很多关于品牌的理念,我们也提到在全球500强品牌公司里面,中国占的比例比较少,确实因为中国我们现在说的品牌确实很多是西方理念,我们是否能按照西方管理理念系统对品牌进行理解,并且进行一个打造,这可能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我们从中兴通讯对品牌的理解,我们觉得品牌有这么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识别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到价值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体验的时代,最后是你的时代。那么第一个时代,大家已经知道,品牌最早就是和别人做一个区隔,可能品牌想到的就是LOGO,品牌你跟别人的区别,到了第二个时代,品牌会产生溢价,刚才咱们的嘉宾也提到,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品牌并不是在企业手中,品牌其实存在于你的客户,你的消费者,你的所有(英文)他们的心目中。他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除了我们有形的市值之外,我们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资产,需要去不断维护,去建设,去保护。

    作为中兴通讯来说,我们已经到了第三阶段,在这个行业里面,30年风云变幻,我们公司从最早侯总创立中心的时候,跟我差不多一样大,40多岁,那个时候他面对的是像贝尔实验室,摩托罗拉这样的巨人,这30年我们走过来,我们靠的是创新,我们靠的是关注客户的体验,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才是品牌的真正的,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你的品牌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间像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世界品牌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消亡,我们现在来到体验的时代,这个时代客户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紧密的,我们现在的品牌决定权不是在品牌主,而是在消费者,如果我们品牌主比如像诺基亚非常伟大的品牌的公司,他在战略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客户感受,持续用Windows的操作系统做手机,可能错失了抓住消费者的心,错失了这么一个机会,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第二个特点,我们现在这个品牌,已经从品牌识别到品牌的驱动,前面很多嘉宾提到了,品牌是要为市场做服务的,去获得更多的了解和识别,去挣到更多的利润,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品牌体验的时代,我们品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服务,不仅仅是一个服务的手段,我们品牌是一个公司的核心战略,我们在公司的业务策略之外,我们品牌要把公司核心的业务进行一个核心的,整理出核心的(英文),你向外界传播,那么你向外界传播之前,其实要跟公司的财务,你的人事,你的销售,你的零售,你的市场,你的分销,你的研发,全部要进行指导,只有品牌的一致性,才能形成价值,我们中国人讲的叫知行合一,你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是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体验的,如果你对外传播是这样一个形式,但实际上你的产品,你的人员不能达到你说的这个(英文),可能对你的品牌是一个损害。

    第三个特点,现在这个体验的时代,是要结合大数据和社交媒体去识别和衡量品牌。现在我们品牌的核心的传播手段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中兴通讯作为一个传统CT的供应商,做通讯的,目前在向SAT转型,最重要的觉得这个时代,最重要价值的东西就是数据,刚才咱们神州数码的嘉宾也提到,数字化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数字化就可以实现大数据,数字化是实现大数据的一个基础,这个大数据通过社交媒体,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直接跟我们客户进行互动,进行沟通,那么这个可以促进我们的品牌的提升。

    再下一个阶段,我们认为将成为一个你的时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完全融合,我们在这里听会,我们可以实时知道央行降准降息了,B2B和B2C边界已经消失了,即使是B2B的企业也要关心你的客户,它的消费者,只有为它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才能把B2B做好。第三块,用户成为核心,最终品牌是要成为体验的创造者,在2014年我们提出一个MIC战略,我们对这个时代有一个洞察,我们未来这个时代有这么四个特点,第一个就是随时随地的连接,也就是万物互联,移动的流量逐年倍增,可以看到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他们建设的4G网络,已经接近全世界的1/3到一半,每年的这个量,整个中国的巨大的移动的流量是在倍增的,全球也都是这样,那么我们再预测2020年我们会有500亿的移动互联,移动的连接,这些移动连接更多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第二个就是生活与工作难分彼此,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在度假的时候,或者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去工作,大家都觉得这个非常痛苦,可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本来工作时间我们也可以度假了呢?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虚拟和现实合二为一,大家最近在朋友圈发表各样的观点和理念,这就是数字化世界里面你的形象,很多人把数字化时代你的形象和现实人合二为一,其中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

    最后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你的安全和隐私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重视,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个人的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的信息安全非常重视,那么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贴了一个M时代的标签,M一个是万物互联(英文)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另外还有(英文),我们认为只有移动的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中兴通讯我们在4G、5G这块强大的实力,会帮助我们切入到这么一个市场里去。在这么个MIC时代,我们认为B2B、B2C都已经像B和B,B和C转变,科技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早期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做了产品去满足客户,品牌是为人服务,到了创造渴望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跟客户有了很多互动,客户可能原来没有想到的一些需求被我们点燃,比如说我们现在移动互联,在之前我们没有想到用手机去上网,但如果手机有了上网功能,那么人类也觉得非常大的便利性。在最后一个阶段,B和B,B和C阶段,我们认为每个人都会参与到科技的进步中间去,科技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力。

    中兴通讯我们定义自己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构筑安全、开放、共享的一个平台,为用户带来更酷、更绿色更开放的ICT的产品和全新的一个体验。在MICT时代,打造CGO品牌,酷,年轻人现在用的词,如果看到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创新,能够超越你的想象力,你可能会说真酷,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做出超越客户预期的创新。品牌打造非常关键,绿色、节能、环保,中兴通讯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我们昨天刚刚发布了我们2014年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专门针对可持续发展我们有自己的专门的一个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这个管理委员会由CEO石总亲自担任,在节能环保这块做了非常多工作,基于最新的网络架构,为运营商节省70%到80%的电能,运营商整个耗电量非常大,我们计算了一下,大概会节省81度这样的电,这块对整个人类的绿色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关注员工,我们公司现在倡导中心好运动,从侯董事长和石总裁,每天五公里,公司倡导积极健康的工作,同时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我们做公益,前一阵子我们也跟咱们参考一起去了云南,看望了我们抗战的老病,包括我们在每到国家或者是社会遇到自然灾害和为难的时候,我们也第一个出现在灾区和现场,去抢通生命的保障线。

    我们在开放这块,前面提到的品牌很多,如何讲自己的故事,如果让别人能理解你,我觉得首先你要理解别人,所以我觉得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在品牌的打造这块,大家昨天在会刊里面也看到了,我们在今天论坛的会刊里面,我们有一个ZT和NBA的LOGA,今年赞助NBA的三支球队,分别是火箭队,锦州勇士和纽约尼克斯队,锦州勇士获得NBA的冠军,目前在美国终端市场进入前四,在美国市场,美国记者这么评价我们,是勇士队赢得了NBA冠军,中兴赢得了美国,这个开放的心态可以化解敌意,可以取得更多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够加强这样一个合作。在内部,公司30年了,大企业病在哪里都有,公司非常强调我们通过跨界,通过我们部门的项目管理,来打破部门的壁垒,在公司引入了拉姆查兰,是管理大师,给我们公司提供了一个叫GPS的方案,他就是一个总裁联席会议,聚焦我们的痛点,持续改进,现在我们公司核心的经营班子每周他们的例会都是站者开的,要快速决策。这是我们的品牌,我们认为品牌跟人一样,是有一个人格化的,是有自己个性的,我们中兴通讯的这个品牌个性,用四句话来解释,一个是坚定纯粹,我们觉得我们中兴从诞生之初,我们就怀着一个梦想,去为人类创造更方便、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个目标是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持续走下去的方向。

    富有想象,创新是离不开想象力的,必须要想法独特,鼓励这样一些独特的想法,那么才有创新力,我们在公司里面,我们自己有蓝海实验室,鼓励内部创业,公司给予相关机制,帮助我们迅速孵化,成为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

    灵活高效,我们觉得必须行胜于言,我们一定要尽快行动,立即行动,我们要灵活高效。灵活高效也是我们(英文)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最后就是胸怀宽广,我们对任何一些意见,我们都要胸怀宽广去聆听,乐于跨界的合作。

    刚才提到了中兴通讯对于品牌的一些理解,目前我们的价值观和品牌的性格,最后谈一下中兴通讯如何去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品牌。中兴通讯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建设一个品牌驱动性组织,刚才已经看到了,品牌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如果品牌理念不清晰,说明公司战略不清晰,所以我们一定在公司战略树立清楚的情况下,把品牌驱动相关组织,把客户放在中心,RND我们的研发,我们的人事,我们的(英文),全要跟我们最终的(英文)去沟通,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可以通过和很多先进的管理办法,管理工具,使我们相关的部门能跟最终的消费者直接取得联系,让员工充分和消费者取得一个互动,让我们客户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参与到公司的治理,参与到公司的研发,参与到公司的成长里面去。

    同时为了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必须调整我们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结构,我们的流程,来优化我们品牌的运营。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品牌体验,品牌体验我们认为在公司里面主要有这四个方面,一个是产品与服务,第二个是人员与行为,第三个是我们的环境与渠道,最后是我们的传播和沟通。我们认为产品与服务是非常非常核心的,如果你仅仅是做传播和沟通,你是无法取得一个,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品牌,我觉得伟大的品牌一定是有伟大的产品和伟大的服务,这样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客户带来非常好的价值,能为我们客户创造最大的利益。那么对于中兴来说,我们在未来五年,我们中兴有一个ZT2020计划,我们在下个月MWC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面我们会有一个分析式大会,发布ZT2020的计划,我们会从整个公司的MICT+的时代到我们三个业务领域,运营商、企业网和终端,我们会阐述我们的理念,在运营商层面我们会紧抓5G,因为这样一些技术领先,获得全球新增份额第一。在企业网和政府这块,帮助政府和企业提高它的效率,包括各种智慧,智慧城市是其中之一,还有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各种智慧,这些智慧最大的一个来源是因为我们有大数据,因为中兴通讯是做通讯的,那么智慧的原因就是我们把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地挖掘,同时跟我们客户一起进行顶层的设计,比如说我们在银川,在泉州,在伊犁这样一些“一带一路”核心的点上面,我们跟他们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在海外,对我们公司未来发展起到支撑。终端这块我们也要创新,现在最新的高端品牌的产品,无边框的设计,还有(英文)的设计,通过边框操作,可以在手控的时候直接变成照相的模式,同时在上面边框的时候都可以变成按键的操控。未来的语音,人机操作,人机的交流一定是语音的,咱们看的科幻片,都是直接用语音来沟通和交流的,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在产品方面做的很多创新和努力,这是最后打造我们全方位品牌的接触点。

    最后我也想谈一下个人的一个想法,我们觉得品牌从中国古老的智慧里面,我们孙子兵法也提过,势篇,品牌也是一个势,我们有国家的势,有企业的势,是互相借势,企业也一样,中兴通讯的品牌对于我们所有产品,所有人员也是一个势,每一个人员和每一个产品,也为这个势也要做贡献,所以我们部门的名称叫(英文),就是协同,必须每一个,人人为我们企业品牌做贡献,那么企业品牌同时也会为每个人带来一个增值,所以我们对品牌的理念是这样。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品牌不仅是告诉人们你的不同,品牌更是向世人宣告,世界为何因你而不同,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林总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的确,今天品牌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你的时代,这个你就是通过大数据抓取来掌握客户的需求,同时带给客户极至体验,从而打造精致的品牌,我想中兴通讯已经做到了,并且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在此我们也为它喝采。刚才林总在演讲过程中提到一句话,引起很多朋友的惊喜,就是周末的降准和降息,中国股市进来做波澜壮阔的改革,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施光耀先生到现场来为我们做精彩演讲,我们掌声有请。

施光耀: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峰会的主办单位的邀请,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一块探讨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打造的讨论,我本人是研究资本市场,特别研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的,所以我下面根据从上市公司管理这样一个角度,来谈谈我本人对品牌的打造方面的一点感想,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争取10分钟以内把它讲完,留出时间来让大家有机会听一下迟院长的精彩观点。大家知道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今天,前后也就20多年时间,中国证券市场也是一个发展长足的市场,在这20多年里面,我们上市公司数量,A股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2768家,他们的总市值规模不久以前已经突破70万亿大关,市值规模之大超过了日本,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我们在看到中国资本市场这种长足发展的同时,我这里想讲,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这个市场也面临一块短板的制约,这个短板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就是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品牌建设的严重滞后,我个人觉得这种滞后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它表现在我们对上市公司资本品牌研究的缺失,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今天对企业的品牌商品的品牌有了一个比较深刻或者系统的研究和认识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对资本品牌的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白到什么程度,如果你上新华书店去你找不到一本,或者很难找到一本有关资本品牌的著作,白到如果你要寻找一下有关资本品牌研究的经典案例,你也找不到一本这样的案例,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表现为我们的资本品牌企业的缺失,虽然我们的上市公司不是说与日剧增,是与年剧增,一年一个高度,现在是2768家,但是我们真正能够赢得投资者广泛认同的,而且能够经得起牛市熊市,这种牛熊周期检验的资本品牌公司屈指可数,或者寥若晨星。

    第三个表现,我们的上市公司对资本品牌的投入是缺失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品牌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无部门、无人员、无预算这样的三无状态,这个跟我们的商品品牌的建设方面,这种现象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大家知道,品牌是有价的,资本品牌也是有价的,它作为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重要因素,资本品牌通过增强投资者的认同度,减少投资者心目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进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市值上升。中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品牌建设上存在着上面那三个缺失的现象,它的最直接受损者是上市公和它的股东们,使得它们不能充分地分享资本品牌的价值,不能利用资本品牌来实现股东价值,也就是说市值财富的最大化。

    不久以前,我们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颁布了2015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品牌价值榜单,在这个榜单中间,我们发现有405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品牌价值是负值,那么这个数字在一年前更是达到了710家之多,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上市公司资本品牌建设会存在上面的这些缺失呢?毫无疑问,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本人以为资本市场的文化层面上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例如在我们许多的上市公司眼里,企业上市的本质不是卖股,而是圈钱,我们的舆论中间也常常把上市公司融资等同于圈钱。但是如果我们从品牌建设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卖股与圈钱虽然是一词之差,但是它的影响是天地之别,因为如果是圈钱,圈钱是可以不计成本、不顾后果,只要能弄到钱就可以,毫无疑问这种形态底下,这种文化底下自然也不会、也不可能让人类关心我们的资本品牌问题,只要圈到钱就行。

    今天大家可以注意到,只要证监会一发文,说上市批文一发,虽然政策上允许你半年以内,你可以择时,但是我们同一天就上去了,不管牛市还是熊市,挤得连我们的中国证券报整个一张报纸头版,按理说只有一个报眼,那么头版可以切割成为无数个类似报眼大小的面积作为报眼来卖,来登我们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或者上市广告,这就是圈钱,圈钱不可能讲品牌。但是反过来,如果卖股就要讲股票的价值,就要强调公司的市值,如果要讲价值,谈市值,就离不开讲企业的品质,讲企业的品相,讲企业的品牌。再入在投资者的择股标准和估值的天秤上,我们上市公司的资本品牌分量微乎其微,或者基本不存在,甚至是负数,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在散户身上,在机构身上也不例外,不考虑资本品牌,在他们的择股天秤中间也没有这个因素。我举个例子,一家营收为几,经营亏损的公司,仅仅靠给一个P2P之类的时髦的名字,就能带来几个涨停板的严峻事实,我认为它告诉我们A股市场的资本品牌的短板,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利弊趋如良弊的态势。如果引领能力是上市公司的硬实力,那么资本品牌是我们上市公司的软实力,硬实力决定我们上市公司的市值的基础,软实力是提升我们上市公司市值成长补偿,让我们上市公司能插上资本品牌的翅膀展翅飞翔,不仅仅是某一家上市公司和他们股东的事,也是我们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就上市公司资本品牌建设提以下几点建议或者想法:

    第一,要加大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品牌建设、品牌企业,他们都是无形之手引导下的产物,有形之手可以捏出大企业,但不可能塑造出品牌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需要,或者准确地说,深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是我们中国资本市场打造品牌上市公司的现实需要。

    第二,要加大对资本市场文化建设的重视,有关方面应该下大力气来引导市场各参与主体,树立正确的上市观,正确的融资观,正确的投资观,为上市公司的资本品牌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土壤,为资本品牌的价值闪光发热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加大对资本品牌建设的投入,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品牌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要自觉地提高对资本品牌意义的认识,关心资本品牌,塑造资本品牌,投资资本品牌,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四,加大对资本品牌建设规律的研究,上市资本品牌建设是新课题,既有许多理论课题需要研究,也有大量的案例有待解决,急需有关的专家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五,加大对资本品牌企业的点赞,监管部门为资本品牌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是点赞,投资者特别机构投资者在投资逻辑中间,增加资本品牌权重是点赞,新闻媒体传播资本品牌企业的风采也是点赞,点赞品牌企业有助实现利弊驱逐良弊为良弊驱逐利弊的根本转变,促进资本品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

    感谢施光耀先生的精彩发言,的确,今天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着波澜壮阔的改革,中国资本市场不是圈钱的市场,它是一个为企业建立良好融资制度的市场,而我们也相信中国企业会通过良好资本品牌价值能够真正给股东以及投资者以长远的利益回报,这在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下面就让我们用掌声隆重有请中国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先生为我们做主旨演讲,我们掌声有请。

迟福林:

    谢谢,十分感谢《参考消息》报社的邀请,我们很多人看《参考消息》长大的,每天不看别的,必须要看《参考消息》,时间关系,我想我从我的研究角度,大家知道我是一个经济转型和改革方面的学者,我想就“十三五”经济转型这个大趋势下的品牌建设问题,来这里做3+4,争取6到8分钟结束。

    第一,三点判断,“十三五”期间,我想有这样三点判断,第一点,“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转折点,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从国家层面来说,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有了实质性突破,我们就会掌握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从企业层面上说,如果能有自主创新,那么企业就会发展成长。反之,那么就是另外一回事情,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企业在国家发展,企业发展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三五”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时期,制造业现在主要的特点是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所以“十三五”期间估计制造业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主线,以制造业的服务化为突出特点,所以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的这样一个特点,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

    第三,“十三五”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格局,什么格局,第一,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最终消费率从现在50%左右增长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由40%增长到将近50%,所以消费的潜力从现在不到30万亿,可能增加到48到55万亿之间。第二个,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在“十三五”期间,年均还会9到10个百分点,如果9到10个百分点就会支撑,给GDP的贡献是多少,0.4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制造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拉动是4个百分点,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说保持6到7的增长,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说的意思是,我们消费主导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我们在注重制造业品牌的时候,别忘了中国需要新型消费,中心讲了,这几年尽管有经济下行压力,但是今年5月份信息产业还是20%的增长。

    第二,我们现在的健康产业,现在没有品牌,实际的供给和实际需求差了数倍以上,给企业的品牌不仅是制造业的品牌,而且在消费市场的品牌给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四点建议十分简单,第一点,我们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有加大的力度。我们都知道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品牌很多,它的生产性服务业占它服务业的比重大概在70%,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40%到45%,我们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只有30%到35%,占GDP的比重只有1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能不能使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到30%到40%,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15%提到30%左右,这是我们能不能形成自我创新能力,形成品牌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利用互联网+,关键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我的判断是,品牌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或者主要不是产品竞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所以改变传播的产品思维模式,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我想这是品牌建设最重要的一条。

    第三个建议,就是营造品牌建设,一个制度环境,中国不缺人力资源,缺的是制度环境,就是有活力的有效率的这种制度环境,我想制度环境有几条很重要,第一,我们市场要开放,向社会资本开放,向国际资本开放。第二,知识产权要制度化法制化进程必须加快。第三,在消费市场的监管标准,要想办法跟国际接轨。

    最后第四条建议,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我想可能这一条,中国我们要从长时间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新兴品牌建设,根本问题是教育体系的问题,教育改革,教育需要第二次改革,我们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我们教育的考试性、封闭性、行政化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如果形不成开放性的教育化体制,长远来讲很难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教育制度的改革包括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教育结构调整,是我们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最根本最长远的建设。

    第二条,要充分吸纳各类人才,尤其是国内人才,我们在有些报告里建议国家设立中国移民局,对在中国留学的海外学生支持允许有条件的拿绿卡,中国在国际人才的国际竞争当中,现在并不处在一个主要地位,而且我们现在到美国留学的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所以在众多国际人才上,我们的改革对于我们自主创新至关重要。

    最后一条,改革我们的科研体制,一句话,按照专业化,而不是行政化、官僚化的体制来形成人才发展、科技创新的大环境。

主持人:

    感谢迟福林先生的精彩演讲,的确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一种新的常态,刚才迟福林先生也给我们中国经济支了很多好招,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第二场圆桌对话环节,在这场圆桌对话环节中,我们要掌声有请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先生,让我们掌声有请。有请中兴通讯副总裁林荣先生、(两个临时人名)美中交流基金会主席约翰·弥勒怀特先生,有请各位嘉宾上台。

    今天各位都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刚才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市值到一定程度了,但是公司的品牌却跟它的市值可能有些不相符,在此其实我想把问题首先请教一下施光耀先生,一个公司的品牌对市值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品牌和市值是一个一比一的对应关系吗?

施光耀:

    主持人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很遗憾的是,我今天恐怕很难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市值与资本品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从数量的角度上可以+1+等于2,或者1等于1这样的关系,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大课题,有待我们在资本品牌研究方面值得研究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撇开数量,我们从质的角度上来看,市值的成长肯定跟资本品牌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投资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品牌是可以让我们的投资者心里更加安全,可以减少我们投资者心目中间对投资标的的不肯定性,不肯定的减少是可以提高估值的,提高估值市值可以增加。

主持人:

    中兴通讯在A股的市值管理方面进行过什么样的品牌化管理?

林荣:

    中兴通讯是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都上市的公司,所以公司对于公司整体的投资者关系是非常重视,专门有投资者关系的部门,他们也有相关的一些跟投资者直接沟通的一些渠道,从品牌的角度来说,公司我们是一个(英文),整个公司的协同,投资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应该是我们的铁杆,因为买了中兴通讯股票的投资者,其实真的是对公司非常支持的,所以我们会非常关心他们,我们也会及时了解他们对于公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说我们有定期的一些沟通会,他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会对公司整体的战略和市场的策略会发生变化,同时公司在重大的一些事件的发生的时候,也会及时地通过我们品牌这块的角度,从我们的官网向投资者,向相关他们的一些机构去发出我们的一些信息,信息透明的管理。

主持人:

    中兴通讯是一家发展非常稳健的公司,在这轮改革牛市中,市值增长将近一倍,汉王科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我想请教一下汉王科技的这位老总,您怎么看待市值管理和公司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汉王科技是怎么做的?

汉王科技:

    汉王科技是在2010年在A股上市,当时我们上市之后,应该是面临了一个形势,虽然在一开始我们股价上升非常快,也曾经成为沪深两市的最高股价,随后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大的下挫,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一开始在资本市场确实操作不是很熟练,包括我们自己的品牌管理,尤其在股市上的品牌管理,还是有一些,应该说有些失误,在最近几年,从2011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汉王应该说在整个股市的品牌管理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投资者关系,也包括我们的产品的创新。刚才我一直在关注包括像申局长提到的创新对一个公司的品牌影响,也包括像中兴老总提到的文化,甚至包括刚才赵老师提到的关于宗教对于品牌的影响。汉王在这么几年的时间里面,实际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在资本市场上一个实业公司,一个去做实体的公司应该怎么去平衡这种市值和实际的社会影响,或者品牌影响,或者产品影响的关系,汉王还是做的一个相对稳健的技术和产品,而且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比较大的规划,比如说未来向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去转移,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实际我们对品牌,对股市上这种品牌维护是非常慎重的。在经历了前面的波动之后,我们目前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在舆情的监控,包括对我们自己产品的这种深耕细作,包括我们在整个几个方向上的不能叫扩张吧,只能说是深入地去发展,比如说像模式识别的生物特征领域转移,向人工智能方向转移,包括我们在公布一些信息的时候,都是非常慎重的,不会说在开始的时候说实在的,还是不是特别慎重的,有些说法还是比较会影响我们在投资者或者在股市上的品牌,现在的操作我们对这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同时,在这种大的产品的战略上,我们也在和我们的在股市上的表现在做不断的契合,希望我们更看重的是在未来的这种市场价值或者品牌价值上,能够让汉王能够得到更好的一个支持,尤其在我们的产品上。

主持人:

    随着上市公司逐渐成熟,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在品牌战略方面的一些推动,其实这个都是相辅相成的,我想请教一下怀特先生,美国的这些上市公司是怎么样注重这些品牌战略和市值管理之间的这些联系,美国上市公司会注重到市值管理战略吗?

约翰·弥勒怀特:

    成功的企业是会有的,十年前当时我们正在调研我这本战略规划书的时候,中国在两个领域排名最低,一个是市场研究,第二个是广告,在2010年的时候这个情况,现在是2015年上个礼拜我去联合国,去开一个全球保险大会,我认为中国有巨大的优势,因为你们集中关注品牌打造,尤其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信息品牌打造。当时的保险银行的老总,当时中国有一个华尔大夫酒店(音)老板这样讲,我们确实不了解数字时代,我们不理解中兴他刚才讲的是什么,不太理解,因为美洲银行刚刚进入这样一个领域,刚开始也就是你们中兴起步的时候,你们做的我们刚刚开始,你们有优势,因为你们是一个后来者,后来者居上,后来者没有20世纪的那些负担,你们的唯一观点就是21世纪的观点,所以这是你们的优势,我预测在5到10年之内,中国会有自己的苹果,也许不一定是中国本土的苹果,但是你们会有你的一个共同的,所有工程师推动的苹果品牌,这是品牌打造的一个关注点。

    对于你的问题,很多非中国企业,他们并不是这个品牌为导向的,而是官僚体制非常浓厚的一些公司,比如谷歌正在走向灭亡,(英文)是一个小的公司,比如雅虎,还有谷歌,现在谷歌也是越来越小了,所以你们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你们的关注点是正确的,你们没有过去的负担。

主持人:

    好的,感谢怀特主席,其实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也是逐渐在摸索自己的这种品牌意识,而去年我看到中兴通讯在2014年8月份在印度跟当地一家通信公司进行法院诉讼的时候,最后被当地法院判胜诉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时候往往是消极维权,中兴通讯为什么会主动保护自己,中兴通讯当时怎么想怎么做的,林总介绍一下。

林荣:

    我们在走出海外的20来年里面其实遇到的困难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刚才您提到的各种关于知识产权也好,法律法规也好的一些,这个是国际化中间无法去避免的一个问题,我们有一个纪录片,提到一句话,在中兴通讯最大一个部门,其实是我们的法务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确实一个是我们的创新需要有法律的武器去保护,也就是我们刚才申局长提到的,我们有大量的创新需要通过法律武器去维护,去申请专利,并且去授权。另一方面,我们在海外,我们一定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它的风速,尤其是当地的法律,不同的市场,它的游戏规则都是非常差别很大的。您刚才提到的印度,印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它每一个邦的税率和法律都会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需要去面对的。

    您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胜诉,其实我们也有很多败诉的时候,从2010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现在的胜诉几率是非常高的,一个方面首先还是公司自己的能力,你的知识产权的能力,你的产品的能力,另外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们在全球的这些国家里面,有大量的本地的员工,他们除了是我们的业务方面的员工之外,也有很多本地的一些法律的或者是法规的一些专家来支持我们,所以我觉得想实现全球化,并且能够做出成绩的话,一定还是要尊重当地的法律,同时也对自己的权益丝毫不能让步,这两方面都要重视。

主持人:

    您觉得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尤其在品牌维权方面,您希望得到政府或者法律哪些方面支持呢?

林荣:

    就像刚才咱们嘉宾提到的,品牌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的形象的影响,我觉得从我们中兴的愿望来说,我们作为中国的一分子,我们也是中国国家的形象,我们希望以一个合规合法、非常健康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我们也希望整个国家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不断地以新的形象,以更国际化的形象更加好的形象来出现在世界面前,这个是对我们最大的一个支持。

主持人:

    我想请教一下身边的王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向海外,越来越多品牌在海外的竞争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维权的问题,您怎么看待中国品牌的自我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

王总:

    这个问题其实离我的工作是比较远的,我们因为是广告公司,我们的(英文)也是上市的,到现在有115年的历史,我们员工很少关心我们公司自己的股票,因为广告业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没有大的兼并,一般股票不太会动,所以我们虽然全球的营业额有300亿美元,但是我们的市值只有150亿美元。

    接下来就讲到海外维权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今天我听了大家那么多精彩的发言里面,赵可金教授讲的很多话确实很受到启发,我们如果走到海外,我们中国人也讲入乡随俗,如果走到海外的话肯定要了解别的国家的法律法规跟它的文化,这一点我们就大事情小事情,比如像小事情,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打自己的同学,父母过去摔钱想摆平,像这样的事情在国内经常有,但是到了那儿面临终身监禁父母,行贿的父亲马上逮捕,如果这个父亲是大企业的老总,我估计在海外他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碰到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去行贿,这点上不能光讲自己维权,在维权的前面首先要强调的一个就是我们自己要了解海外的文化,跟它的法律法规。

    还有一点,从我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企业的PR攻关非常重要,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情况下,不单单是去维权,不单单是去打一个官司,以前丰田在美国就碰到很大问题,最终罚了很大一笔罚款,这点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如果走出去,不能像日本企业这么老实,有些钱不应该花在罚款上面,而是用在PR上面,美国讲(英文),我们这个企业在(英文)方面非常重要,比如我们怀特先生如果是一个专家的话,我们去罚一亿美元,不如给他一百万美元,两百万美元,找到好的律师,找到好的媒体,首先为自己做危机攻关,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去维权,而且尤其是海外,我觉得中国企业以后很大海外的市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美国是最大的一个市场,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其实亚洲企业能够起飞,包括台湾都是靠美国市场能够起来的,所以你到那个市场的时候,它的法律法规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面,在维权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然后在律师的游戏上面跟我们国家也完全不一样,如何找到对的人给你打这个官司非常重要,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主持人:

    所以刚才王先生给我们上市公司企业提供非常好的建议,要入乡随俗,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后,也面对着很多国外的一些机构做空,汇水做空了中概股等等这些。

约翰·弥勒怀特:

    谈到两个重要的点,第二点非常重要,中国需要开发自己的全球广告公司,全球的法律公司,全球的法律公司是美国的英国的,现在是美国的英国的,实际内部就有一个矛盾利益的冲突,因为外国人不理解,如果中国继续保持成功的话,美国也能够保持成功,是不是能达到这样一个互利共赢。他们的知觉就是零和游戏,你赢了我就输了。当中海油想买优尼科的时候,2005年的时候,当时它有顶级法律公司的资助,投资公司的资助,它的董事长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得到了硕士学位,法律公司投资银行但没有给他正确的建议,他们得到了很多钱,尽管他们没给好的建议,成功的建议,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搞的一个事,中国制定自己的战略,当你到海外并购的时候,买公司整个的进程,可以用来建立一个全球的法律公司,这个时候这个品牌就是中国所拥有的,当你买了一些公司的时候,你们需要找到并且建设根据这些国家的人,他们同情或者是支持这种和谐共存的理念。

主持人:

    感谢你的建议,其实我想刚才继续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走向海外,在海外的维权,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来维护自己市值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施总一直在很认真记,很多中国上市公司包括中概股最近要回归A股,因为在海外的资本市场要受伤了吗,要回归到中国资本市场上来,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在海外更好进行市值管理,维护自己的权益?

施光耀:

    红筹股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个品牌是要靠自己来打造的,自己行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品牌,如果自己不作为,自己不争气,你自己不学习,你要上什么大学,你要凭什么上榜,这个会有难度。第二个品牌的建设过程中,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说的环境,有时候是客观的,但有的时候也不是纯客观的,客观的同时也有主观的色彩,像中国的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为什么经常受到浑水公司的阻击,直接戴上假冒伪劣的帽子,一是我们自身行为的规范,第二是我们所受的环境友好,也是很关键的。我想趁这个机会补充一句话,在上市公司的资本品牌建设过程中间,谈到资本品牌的时候经常提到投资者关系,IR或者PR等等,我这里想讲的是,其实要说明,要澄清的一点是IRPR不等于资本品牌,内容远远比IR要来得丰富,研究中心几年前组织联合课题组,想在这方面做些研究或者做些尝试,我们联合交易所的,联合了高等院校的,联合了上市公司的,联合了有关方面的在这方面比较熟悉,包括投资者,也有国内的机构,也有国外机构一块来研究,我们觉得影响资本品牌的因素起码应该包括公司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性,这是一个因素,如果公司没有成长性,不会说是好品牌,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是成长,有没有一种良好的回报率,你的回报怎么样,这回报不仅仅包括分红,现金分红很重要,但是投资回报怎么样,我买一只股票,年年套牢,我说它好,不可能,你还有回报率,还要有透明度,你的信息披露是不是透明、充分、及时、规范,你的透明度怎么样,如果经常是今天冷不丁冒出一个玩意,明天冒出一个东西来,不及时披露,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品牌,这个规范度,上市公司有的经常说投资者关系怎么样,我们做得好,很重视,但是老板经常被查处,今天搞投资违规了,明天哪个项目怎么着了,要有好的品牌不可能,所以资本品牌的建设内涵,远远比IR要来的丰富,当然IR是资本品牌建设里面的重要内容。

约翰·弥勒怀特:

    我是研究生的时候我特有钱,也特成功,但没有女朋友,我那个时候特自大、特高傲,我就问了我妈,我妈能说的就是,你可爱的时候你就被人爱了,中国就会成为一个极度成功的国家,你们已经有了比任何其他国家有更多的外汇储备,但是一个中国的公司要走出海外的话,只有它变得可爱的时候才会被爱,你不能够假装你是被爱的,如果你不在意其他人的话,其他人就不会接纳你,也正是如此,当然我们有两个智库,一个是着眼于美中关系,还有着眼于危机管理、危机金融等等,为什么我们这样设立,因为危机是我们的语言,这是230个国家都看到的如果中国只有外汇储备外汇债券的话,比方说你们能够对泰国提供一些金融援助的话,当然我们就可以和中国做生意了。当然我们有这样的意愿,这样你们就被爱了,我们知道你们有一些特定的领土争端,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测试,能够看看你们有多么有能力,你们不一定要走得特别极端,但是一定要静心想想你们到底做了什么,帮助你们这个国家走向未来。

    有的人现在觉得中国的成功是一种威胁,但是你们只有真正变得可爱的时候,才会被爱,所以一定要努力集中在这方面,这就像结婚一样,出去你自私的话,你就不会有一个好婚姻。那么外资公司他们每年在,他们的盈利范围当中都有很可观的收益,但是他们只能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他们能够从长远的战略方面角度想问题,所以中国如果能考虑这个问题的话,中国为什么做得好,因为中国的政府很有效,但是这个世界有很多很有效的政府,如果中国只是非常,你们只是沉迷于使用你们一些很擅长的东西,但是其他人说你们应该放弃这个东西,有一个美国人说,让中国改变最难的一部分就是如何让这个改变发生,那么这对美国人来说也是比较挠头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必须要集中于现在到未来十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你们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你们也必须要,当然我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我是真心地相信和谐世界这个理念的。如果中国能有这种价值观的话,你们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

    您讲得可能和我们很多企业的理念是一样的,应该说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样的,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去被外界所接受,去被消费者所接受。我想刚才各位嘉宾的观点都非常精彩,现场的观众朋友也听得非常认真,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跟我们现场嘉宾交流问题,现在可以举手示意我。

A:

    我是丝绸之路书的作者,前几天也是刚搞完世界丝路文化论坛,请了很多参赞大使,他们对中国有很多的丝绸之路的期许,我刚才发现你的讲话逻辑与众不同,这个事情让更多人听到是非常好的,我想问一下您对丝绸之路中国的国家战略推广有一些什么样好的建议?

约翰·弥勒怀特:

    我觉得现在中国做得是要提供资本和视角来帮助世界一半的地区,美洲、欧洲以及其他的国家,有100年的时间来做,但是只有2%的亚洲基础设施才会收到基金支持,你知道他们什么样的能力能够发展呢,他们只有发展起来才能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我觉得美国人想让中国有更大的社会责任,现在你们就在这么做,只要中国记得你们的价值观也是要为他人考虑,那么邓小平先生也提到过,是要去领导发展中国家,你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你们必须要忠实于你们的价值观,如果你们偏离了这个主道,偏离了你们的和平共处等等,我可以保证的是几年之内你们就会失败的,所以如果贵国能够用你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帮助其他的文明,更好塑造他们未来的发展的话,我们知道现在比方说欧美还有一些加拿大有一些风投人,他们其实很在意邓小平的,因为他们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能够对于21世纪是有一个理论的,那么邓小平先生其实说明了一件事情,其实在30年当中,他的伟大设想其实使中国克服了许多困难,你们必须要坚守你们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还有包括国防战略等等,这样你们就可以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实你们超越了好多国家。

    中国现在正做的事情有很好的方面,你们的经济方面和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比如2009年、2010年的时候,我觉得邓小平其实可以同意中国南方进行一些合资发展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能笃信你自己的价值观的话,你会继续成功下去,但是如果邓小平今天还健在的话,他说中国会成功的,一直成功到2050年或者2070年,其实这就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觉得中国在50年或者70年之后有会不成功了呢?我觉得您应该特别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昨天我看到《金融时报》上有一个问题,微软如果特别成功的话就有一个问题,你就变得自大骄傲了,所以成功就是成功,但是小心它会让你自大,一定要坚守你的中国人。

主持人:

    还有观众朋友有问题吗?

A:

    刚才怀特先生最后回答问题稍微多了一点,我总结一句话,您前面说的那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人以前写可行报告,是写很多自己想说的话,所有的世界各地包括各个企业,主要是想听自己有没有喜欢的那句话,那是最重要。第二个,今天是品牌会议,我们丝绸之路是几千年打造的一个公共品牌,这个是没有威胁的,几千年我们就跟别人做生意,而我们现在大企业一出去就是中国威胁论,就用几千年品牌,我几千年威胁了谁,都帮助了大家,所以这需要我们大家会写报告,谢谢各位。

B:

    大家好,我是一个知识产权律师。我接受的实物比较多,我想问一下中兴通讯的林总,现在知识产权发展到一个相对高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国际上国外一些大的国家,发达国家,他们会来到中国进行一些专利布局,比方说专利伞专利池,这个您听说过,作为咱们中国大型的公司,你们公司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林荣:

    谢谢律师的提问,其实我是负责品牌的,但是知识产权确实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兴通讯来说,我们的官司应该是从公司产权之初就开始打,因为我们在1985年成立以后进入了通信领域,那么这个领域我们当时只有几十人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摩托罗拉,像爱立信他们这样的公司,其实我们尤其是在我们2000年走出去以后,这样的阻力就更大,我觉得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经历过知识产权这块的工作,经历了从最早的被动的应战,刚才您提到的主动布局,主动布局应该是最高阶段了,我们在一些地方及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也有申诉其他国家或者侵犯我们知识产权的案例,我觉得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说,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自己在我们的知识产权的领域里面,能够站在一个创新的高度,因为我觉得知识产权核心还是知识,虽然法律是一个载体,比如现在我们最核心的业务,我们的MT20255G的标准里面已经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的专利,这个专利首先我们自己要布局,从企业来说,另外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我不是知识产权的专家,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也要跟国际去接轨,确实有时候我们用中国的思维去考虑很多事情,我们在海外的时候会遇到碰壁,同时我们在中国的很多我觉得中国未来要强大,还是要用统一的一个国际语言去跟别人交流,我们中国自己的游戏规则慢慢也要向国外去发展,去靠拢,这样的话我觉得在国内和国际我们都可以有一个同样的环境,我觉得知识产权从来都不是一个武器,我觉得知识产权从来都是一个能力,从我们国家的角度来说,现在咱们习大大也说了,要万众创新,要激发所有人创新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

主持人:

    我想刚才各位嘉宾也给我们贡献了非常多的精彩观点,我们这节论坛到此告一段落,感谢各位嘉宾,有请各位的归座。今天我们看到通过一个下午的讨论,我们今天对于品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实我非常喜欢刚才有两位嘉宾的话,就是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首先自己要变得可爱,而同时品牌不是靠打造出来的,它是自己长出来的,今天我们中国企业的品牌要通过内生的创造力,通过对细节的打磨,通过一种工匠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打造一张中国名片,这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的整个形象都是一种提升。在此我也非常感谢今天给我们贡献了精彩观点的嘉宾们,感谢我们现场观众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我们今天全球可持续发展:品牌的打造专题到此结束,感谢你们的参与,我们下次再会。